今天是 欢迎来到通化党建网!

​辉南县:培育红色“雁阵” 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23-04-26 13:33

  实施“乡村振兴”,重在“人才振兴”。近年来,辉南县坚持培育红色“雁阵”,释放村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让更多的优秀村书记、产业带头人、党员干部站在一线,筑牢乡村振兴人才基石。

 

  让“头雁”领航,抓好“一把手”。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制度,重点从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合作社负责人中掌握一批人选,由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对人选进行联合考察,确保人选组织放心、群众满意,换届以来,先后选拔12名致富带头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建立20人左右的精英村书记队伍,发挥优秀村书记“领头雁”作用。积极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引导143名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着力推动村级产业发展。

 

  让“群雁”齐飞,练好“硬本领”。围绕提高文化素质,引导87名村干部学历提升,着力解决村干部学习浮于表面、能力不足等问题。围绕提升服务效能,每季度对村干部在落实坐班值班、服务群众事项满意度、四议两公开落实情况等方面进行一次督查,着力解决村干部执行政策不到位、服务群众能力弱等问题。围绕增强履职能力弱,每年度开展一次村“两委”干部轮训,促进村干部强本领、提素质、转作风、抓落实,以更加积极主动的状态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大局,2022年全年,累计组织各类乡村干部培训5期,培训乡村干部1100余人次;围绕提高待遇保障水平,2023年年初,上调村干部薪酬,平均薪酬由过去的2.54万元增长到2.99万元,极大的激发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让“鸿雁”归巢,用好“土专家”。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坚持把招才引智和培育本土人才有机结合,积极引导乡土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建立“一对一”“点对点”的包抓联系机制和“土专家”“田秀才”人才库,通过宣传政策优势吸引一批优秀乡土人才返乡创业发展,累计培养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172人,选拔45名优秀乡土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

 

  让“雏雁”振翅,储好“后备军”。聚焦堵点难点,始终把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的重要举措。建立后备村干部“传帮带”培养机制,由包村领导、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一对一”“多对一”帮带,累计结成890对帮带对子。实施后备力量培养工程,打破身份、行业、地域等界限,从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青年中先后培育村级后备干部70余名,利用春节期间,通过包村干部召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从返乡人员中挖掘村干部后备人选15人,村干部队伍得到不断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