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县以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为主线,以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为目标,以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为重点,大力推进“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工作。通过在赋权、下沉、增效上下功夫,以“吹哨”反映群众诉求,以“报到”引领各部门响应,凝聚部门合力,化解群众难题。
一、明责赋权优职能,增强街道“吹哨”能力
为解决街道责大权小、权责不清问题,通化县着力增强街道统筹协调能力,快速调动多方力量解决问题。一是为街道明责,使其“吹哨”有据。制定《通化县街道(乡镇)职责清单》,明确“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职责清单事项27项,并制作《街道(乡镇)职责清单“3+1”配套工作手册》,理顺和明确街道职责,让街道“吹哨”有据可依。二是给街道赋权,使其“吹哨”有力。印发《关于赋予街道“五项权力”进一步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5个《赋予街道“五项权力”实施办法》,明确赋予街道对职能部门派驻街道负责人人事考核及选拔任用征得同意权、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参与权等五项权力,推动街道“吹哨”执行有力。三是为街道扩能,使其“吹哨”有效。探索完善数字化信息平台,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融入“红色e家”APP民生诉求版块,拓宽群众反映问题渠道,便于街道统筹管理信息,优化街道 “吹哨”效能。
图为“红色e家”大数据平台实时统计解决群众诉求问题情况
二、齐抓共管聚合力,提高部门“报到”质效
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建设,推进行政执法、服务资源力量向街道社区延伸下沉,提高街道协调解决群众诉求能力,推进多部门联动、形成“握指成拳”合力,共同解决吹哨报到难题。完善“发现问题、流转交办、协调联动、研判预警、快速处置”的全周期闭环管理流程,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有求必应、接诉即办。
图为通化县茂山街道综合执法平台
三、筑基固本促长效,健全完善制度保障
印发《通化县“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考核评价办法》,针对吹哨报到情况对涉及职能部门进行考核打分,并将部门评价结果纳入县政府职能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吹哨报到考评机制。印发《通化县“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方案》,根据“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事项职责清单,成立由司法局牵头,各街道办事处和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吹哨”联络机制、街道分类“吹哨”机制、档案管理及效果分析评估机制等各项制度。针对街道不能解决的,且属于吹哨报到事项职责清单内的执法诉求,由街道直接向有关职能部门联络员协调解决;属于重难点问题或需多部门协同处置的问题,由街道进行个案研究,经甄别后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工作函,相关部门按期执行落实。
图为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聚集执法力量,联合为民排忧解难
2022年以来,通化县各街道共向部门“吹哨”55次,解决问题141件,实现“属地发现属地解决”。下一步,通化县将继续致力于打通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提升管理服务效能,构建完善服务更贴民心、治理更有成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