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化市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牵引性工程,通过项目化谋篇布局、行动化整体推进、制度化常态落实,推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产业振兴内生动力集聚迸发。
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采取“项目化”思维谋划推进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制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一个目标抓到底,推动各县(市、区)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规划和分类推进方案,分三个年度梯次推进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党建述职评议等考核考评范畴,切实将责任压实、目标定实、任务做实。
开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行动。坚持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打开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局面的一项突破性工作,制定印发《关于支持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整合农业农村、乡村振兴、财政、税务、金融等12个部门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要素,在10个领域提出31条具体推进举措,给予县乡强有力的政策倾斜,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高质高效发展。
开展红色美丽村庄创建行动。抓稳抓牢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这个有利契机,共建设全国红色美丽村庄5个。依托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建设,大力挖掘红色资源,将16个村的红色遗址遗迹纳入现场教学点,通过服务现场教学、开发红色旅游,累计实现增收548.6万元。同时,组织各县(市、区)开展踏寻红色足迹、激活红色资源系列活动,建立11个红色乡镇、26个红色村的红色资源目录。
开展包保帮扶示范引领行动。有效利用省、市、县直部门(单位)包保帮扶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和重点边境村的政策契机,引导包保帮扶工作向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产业项目方面进行支持和倾斜,市县两级筛选196个优势部门包保帮扶,选派308名优秀干部驻村帮扶。截至目前,各级包保帮扶部门落实帮扶项目129个,帮扶资金达2366.8万元,为实现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