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以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为重点,二道江区充分整合全区师资力量,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党员教育师资队伍,全面释放党员教育培训“大动能”,为全区党员教育培训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持续推进新时代全区党员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广纳优选,激活师资队伍“一池春水”
坚持以健全党员教育培训体系为目标,制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区党员教育师资库师资的通知》,重点从全区范围内广纳各领域优秀人才,为全区党员教育培训提供稳定、便捷、优质、高效的教学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各级党组织采取自上而下结合的方式组织党员按照标准要求逐级进行推选,从政治立场、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奉献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共择优推荐上报人选200余人,区委组织部联合公安、纪检等部门对拟推荐人选进行联审,其中50人被推荐至市级师资库,140人成功入选区级师资库,为党员教育培训蓄积了“源头活水”。
搭建平台,推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
坚持开放共享理念,全面分析入库讲师专业素养与教育教学能力,结合讲师自身特点,做好学科分类,设置政治理论类、政策法规类、经济发展类、人文社科类、社会管理类、知识技能类、先进模范类7个类别,并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公示,公布入库讲师主要研究及授课方向,同步进行跨市、跨县(区)调配,有力促进全区师资格局优化和资源有效整合,为全区广大党员提供“菜单式”的党员教育培训服务,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动态管理,释放党员师资“红色动能”
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师资评价指标体系,对入库师资实行聘期为1年的聘任制,通过定期培训、课时登记、授课评价、聘期考核等“优胜劣汰”式动态管理,对贡献突出讲师进行宣传、表彰和奖励,对达不到党员教育培训要求或其它原因不能坚持授课的讲师将予以解聘,全面加强授课全过程管理。结合岗位变动,及时调整师资库讲师23名,做到“能进能出”,保证全区师资队伍有活力、质量高。坚持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从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服务、课程总结等方面进行跟踪反馈,全面加强授课全过程管理,避免出现“杂音”“噪音”,严防“低级红”“高级黑”。
丰富载体,延伸教育培训“灵活触角”
建强线上培训阵地,依托“吉林云党校”开启“云党课”教学模式,为全区广大党员搭建起随时可学、随地能学的“优质师资云端课堂”,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线上培训班13次,已通过视频课程远程培训流动党员900余人次。依托全区党员教育实训基地组织开展集中教育14次同时采取“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学员讨论”模式,实现党课形式多样化,通过到先进党支部学、到老党员家里学、到“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社区一线学等多种方式,提升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乡镇党校分校阵地教学作用,有计划安排6名讲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引导讲师沉到一线接地气、服务群众听需求,在调查研究中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在党员群众反馈的建议中完善教学内容,实现能力提升、历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