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来到通化党建网!

​以党建为引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时间:2022-12-29 11:13

  年来,通化市民委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工作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在积极履职中服务大局,在奋力拼搏中展现担当,积极助推通化绿色转型,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兴边富民工作稳步推进。2016年至2021年通化市共计向上争取兴边富民资金7364.5万元,发展项目共135个,其中生产发展项目94个,基础设施项目37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3个,投资入股项目1个,使14017户,36406人受益。多年来通化市紧紧围绕兴边富民行动,大力实施“稳边、固边、强边”工作,抓项目、兴产业、促发展、惠民生,边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工作中强化安排部署,确保项目成果惠及于民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形成了“兴边富民”项目立项“基本原则”。按照倾斜薄弱村原则、重点考虑边境一线原则、突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原则确定项目。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充分利用兴边富民行动的优惠政策,紧紧抓住列为国家兴边富民行动试点县和重点县的有利条件,紧密结合集安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环境特点,精心挑选发展前景好、效益丰厚、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项目,重点加以扶持。依托鸭绿江河谷,集中开展优质冰葡萄种植;依托先进的栽培技术,全力扶持农田栽参项目;依托独特气候优势,稳步发展优质果业。这些项目有效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民族脱贫工作成效显著。多年来,通化市民委站在全局战略层面全面加强民族产业谋划,提供扶贫、脱贫项目基础保障。将少数民族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起来,采取产业扶贫和科技扶贫、健康扶贫方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市少数民族建档立卡贫困户 915 人全部脱贫。通化县将2020年250万元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少数民族发展支出方向)与通化县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实施了通化圣昌鲜食玉米种植及深加工项目150万元)和通化江达米业稻米种植及深加工项目100万元),年经济收益率达8%,对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贫困人口213户418人及金斗朝鲜族满族乡贫困人口99户195人进行差异化收益分红,解决贫困户就业10,并带动农户18户贫困户发展订单特色玉米种植产业,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集安市累计开展光伏发电、棚膜经济、特产种植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44个,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了产业全覆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良好基础。 

  ——民族特色村镇保护有效。2015年10月制定并出台了《通化市规划建设少数民族民俗村实施方案》,详细提出了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2017年6月,为进一步推动工作开展,我市召开了全市规划建设少数民族民俗村暨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工作现场推进会。2016年以来,争取中央财政特色村镇建设资金1250万元,我市特色村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19年辉南县样子哨镇样子哨村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集安凉水朝鲜乡等5个少数民族村镇被省民委命名为首批吉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2020年辉南县楼街朝鲜族乡茂盛村、柳河县姜家店朝鲜族乡五星村被省民委命名为第二批吉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 

  ——民族乡镇产业快速发展。2016年以来,通化市民委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和少数民族发展补助资金3212万元,用于民族乡镇经济建设和改善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出现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旅游”发展新模式村镇。通化县东来乡鹿圈子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满族朝鲜族特色村、关东民俗旅游胜地、影视拍摄基地和全国20多所高校教学实践基地。集安市凉水朝鲜族乡已初步形成了以赏花游、水果采摘游、乡村民宿游及民俗风情游为主基调的体验式旅游体系。集安凉水乡永泉村,打造农家乐项目,发展了人参种植、人参加工产业等,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带动了当地的农业发展。辉南县楼街乡龙光村年接待游客4万人次,年创产值1500万元,利润可达700万元。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辉南楼街乡实施日光温室大棚建设项目,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菜种植。采取 “企业+合作社”方式,发展中药材种植业。 

  ——民族团结进步遍地开花。2019年9月27日,第七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我市选树的集安市人民政府、时任通化县金斗乡党委书记卜冶金(满族)、通化市中医院病案室主任刘光红(女,朝鲜族)受到国务院表彰。2020年化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辉南县楼街朝鲜族乡人民政府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吉林省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通化县金斗朝鲜族满族乡中心小学满族刺绣教师曹继红(女,满族)、柳河县姜家店朝鲜族乡党委书记康大伟(满族)、集安市朝鲜族学校校长朴英男(朝鲜族)、通化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崔洪铁(满族)、吉林通化国家粮食储备库副书记、柳河县驼腰岭镇东兴朝鲜族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振宇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吉林省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015年以来,全市共有13家单位被省民委命名为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党的民族政府落实到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民族优惠政策,全面支持和保障少数民族权益,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市上下形成了各民族群众团结奋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通化市民委连续八年每年筹措2万元资金共计资助160人次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切实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民生问题,体现党对各族群众的关心关爱。在落实回族等具有清真饮食习惯少数民族肉食补贴政策上,2020年度市县两级共计发放补贴75.56万元;2021年市区发放补贴46.65万元。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上,通过端午节大联欢、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专场文艺演出等载体,体现出各民族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良好局面。2016年来我市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企业享受贴息贷款近亿元。为企业发展注入生机活力。2019年挂牌设立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为通化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随迁子女入学、法律援助、就业咨询、房屋租赁、卫生计生等领域提供了有效服务。切实做到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民族文化体育传承发扬。近年来,我市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已经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良好局面。2018年9举办的通化市第四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连续举办二十届的端午节大联欢2018年通化县在金斗广信少数民族民俗村举办的少数民族传统项目运动会、2019年9月辉南县举办的少数民族民俗节,为增进民族团结、展示民族文化、保护民俗习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2018年全省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我市参演的四个节目获得了一个三等奖,三个优秀奖的良好成绩。柳河县朝鲜族学校投入20余万元,建立了民俗馆和校史馆。承办了两届柳河县朝鲜族民俗节,得到了广大朝鲜族群众的热烈呼应和积极支持。2016年,通化县快大茂镇中心校举行了“吉林·通化县第三届茂山杯全国满族剪纸大赛暨快大茂镇中心小学《弟子规》千人撕纸吉尼斯世界纪录现场认证”,1741名学生同撕一个字进行粘贴压制组成百尺长卷,挑战成功。全市四个少数民族文化体育传承基地(通化市体育运动学校、通化师范学院长白山文化研究院、集安市凉水朝鲜族乡展示馆、通化县快大茂镇中心校),对于加强党和政府与少数民族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提高少数民族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多年来通化市民委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相继建成了长白山民俗 博物馆、通化县满足民俗文化中心、通化师范学院满族民间美术博物馆等。培养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126人,推荐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人。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通化市在2017年举办的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了三金、五银、七铜的历史最好成绩。在2019年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我市押加运动员耿亮获得押加95公斤级全国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通化市民族事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