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来到通化党建网!

​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促进城市蓬勃发展

时间:2022-11-04 15:34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是实现可持续、更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是推进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有力保障,而城市公交的发展建设,也是建设现代强国路上、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交通强国,为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方向。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擘画了我国交通运输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蓝图和美好愿景。通化交通运输局也积极响应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号召,带领公交企业广大干部职工奋力拼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服从全市城市总体规划,坚持以人为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原则,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提升服务品质,着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管理水平,努力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加快完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交通环境,为全市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截止目前,公交营运线路49条,线路总长度达582.1公里,公交车252台,综合服务满意率达98%,达到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标准,公交线网、城市公交分担率、公交机动化出行率居省内地级之首,促进了城市蓬勃发展,也提升了广大市民出行的幸福指数。                                                                                                                                                                                                                                                                                                                                                                                                                                                            一、优化公交线网,实施进式公交” 

  

  十八大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及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通化交通运输局把城市道路建设与扩大公交线网相结合,不断提升公交线网的服务能力,消除公交线网服务盲区,尽最大努力满足居民小区、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出行需求,组织相继开辟公交线路10条,延伸、改造公交线路22条。还本着“小区建在哪,商场建在哪,支柱企业在哪儿,公交车就跟到哪儿”的服务理念,近10年来,不断完善“以满足市民需求”为目标的服务举措,新开辟了二道江山上—光明路5路、新站广场—206医院32路等新线路,将17路调整至开往佟佳江公园、民主小学、将D01路、37路设为敬老爱老服务线路,通过以上公交便民措施的实施,公交线网进一步优化,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还提高了城市整体形象。 

  二、提升乘车档次,引进“环保型公交”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十八大以来,为改善市民出行条件,充分发挥新能源公交车的环保效应,减少城市公交尾气排放,通化交通运输局积极开创“绿色公交、幸福公交”新局面,全面提升公交车辆的品质,逐步更新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车辆。2012年以来,共更新公交车辆222台,进一步提高了市民乘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还紧紧抓住国家关于新能源公交车一系列优惠补贴政策,积极发展新能源公交车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制定了《2016—2020年全市新增、更新常规及新能源车分解指标》,逐年更新公交车辆。新型公交车的引进,不仅提升了乘客出行品位,也真正为百姓做到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三、创新服务方式,打造特色公交线路 

  为全力配合我市旅游产业振兴行动,支持本地旅游业发展,有效带动市民旅游热情,通化交通运输局以“交旅融合”为中心,以提供“便携、高效、舒适”的公交出行服务为主线,不断开发适合山城市民出行的品牌线路。结合我市实际,对周边旅游景区进行了实地踏查,与东昌区政府联合推出“康养旅游1号专线”及“康养旅游2号专线”,线路主要途经白鸡腰森林公园、永鑫欢乐谷、金江花海等市内分散且热门旅游景点,可以使乘客花最少的时间在路上、更多的时间在景中。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品质,还推出特色公交专线:102路红色旅游专线,107路、128路、135路康养乡村旅游专线,104路栈道踏青旅游专线,113路、121路欢乐度假专线。2022年,为全面服务通化市首届消夏旅游文化节,方便市民和游客们前往各处旅游、观看开幕式,及时推出3条金江花海-永欣欢乐谷线路、白鸡峰-千叶湖-万峰滑雪场线路及美食节线路(江南小镇)免费公交旅游线路,特色公交线路将我市周边旅游景点与公交线网较好的融合在一起,得到了百姓热切关注和高度评价,有效带动了市民旅游热情,真正实现了“惠民、利民”。 

  四、抓好科技服务,打造“智慧公交” 

  市交通运输局把“打造智慧城市,满足百姓乘车需求”做为提升公交服务的有效途径。一是建设动态监控系统。通过市财政补贴、商业银行贷款、企业自筹等方式,投入资金300万元,建设动态监控系统,包括1个智能管理平台、16个监控终端、400个车载终端,将公交车辆、人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车辆调度和安全监控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实现了公交智能化,提高了车辆准点率和安全系数。二是实现一卡通互联互通。已发放互联互通卡2.5万张。实现了乘客手机刷卡付费。我市与全国314个城市实现互联互通。三是投入使用公交智能电子站牌。为提升城市综合交通便民服务体系,以“智慧公交+惠民服务”为出发点,在市区主干街新建60座智能电子公交站牌,此项目是公交都市建设的重要应用之一,对完善全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开发“车来了”手机APP。市民通过“车来了”APP,能够查询市区所有公交线路在线车辆的实时位置,并设换乘、到站提醒等功能,避免市民长时间等车,通过打造城市公交与全场景城市生活服务领域的深度整合,能够让通化市民更好的体验到公交科技发展带来的出行变革与新便利。 

  五、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交提质增速 

  为改善公交沿线环境,便捷群众出行,市交通运输局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采取多项措施,加快公交提速、保证通行顺畅。10年来,投入资金1231万元,增设交通标志牌868块、施划交通标线20万延长米、施划公交专用道8.2公里;新建信号灯控制系统8处、电子警察46处、电子卡口12处;安装道路中心隔离栏2000米、增设室外电子屏6处。组织交通、规划、城建、电业、公安等部门,通过面向全国征集方案、公开招标,投资1100万元,建设港湾式候车亭100个,站亭设置木质座椅、LED显示屏、灯箱式公交线网图等服务设施。在全省率先尝试在一级公路上建设港湾式停靠站、亭92处。2017年,结合建设大街路面改造,共拆除站点23处。建成后,重新设立集合式站杆13处,候车亭10处。建设3个公交停车场,18500平方米,公交车进场率100% 

  六、砥砺前行,全面开创平安和谐公交 

  未来,通化市交通运输局将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公交规划策略,全面提高公交系统营运能力及服务水平,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最终建成以公交客运枢纽为中心,以快速公交为骨干,以公交干线和支线为主体的综合公交系统。 

  1、优化织密公交线网。计划每年发展2-3条新线路、每年更新及新增车辆50台。十四五期间,城市建成区公交线网密度力争达到2.85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公交车保有量达到13标台/万人以上,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0%。 

  2、提升公交服务层次。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提升到19公里/小时以上,公共汽电车正点率提高到90%以上,城市公共交通和乘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 

  3、完善公交基础设施。逐年新建候车亭,共计100处。城市建成区内公交停车场、公交站台、候车亭等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城市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到80%,主干道公共交通港湾式停靠站设置比例达到40%以上。城市主干道交叉口公交优先通行设置比例达到50%以上。 

  4、提升公交运营水平。城市公共交通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行车责任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5人/百万公里以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显著提升。相关安全管理和应急保障制度基本完善,并落实到位。 

  5、公交特色更突出。现市域范围内所有公交线路“互联互通”;改善停车环境,改善首车环境,暖车比例达到100%,改善候车环境,推广公交智能化应用,进一步扩大手机刷卡比例,力争实现5%,中心城区公交来车信息实时预报实现全覆盖。 

  在我市加快建设“文明城市”蓝图的指引下,通化市交通运输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稳中竞进、创新超越,坚定履行社会责任,勇担交通发展使命,围绕市民乘客出行需求,全面建成“便捷公交、平安公交、绿色公交、智能公交、文明公交”,让城市出行更美好! 

  (通化市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