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开展“红色文化”工程的初衷是什么?
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抓好红色文化传承发展是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利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提升道德情操、树立良好风尚、增强文化自信。红色是通化的底色,通化具有独特的基础和优势——通化是抗日战争时期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抗击日寇的主要活动区域,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已经形成了“一核两翼八区十线”党性教育资源布局,为弘扬红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教材。我们还有教学品牌优势,去年,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被中组部列入省(部)级党委(党组)批准的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为进一步传承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我们还有科研体系优势,形成了以党校教师、外聘专家、教学助理为主体的党性教育师资力量,不断推进以杨靖宇精神提炼为学术重心的主题研究。基于这些资源优势,市委作出实施“红色文化”工程的重要部署,目的就是要将我市红色“富矿”转化为优质发展资源,将红色内能转化为发展动能,将红色滋养转化为发展引擎,通过积极宣传红色文化,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红色引领、讲好通化故事、推介通化特色,全力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把通化建设成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高地,为党员干部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红色精神食粮。
问:“红色文化”工程主要有哪些重要内容?
答:“红色文化”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教育,结合我市实际,通过提升一批重要革命遗迹遗址修缮保护水平、举办一批红色题材主题展览、推出一批红色文化研究成果、开发一批红色文创产品、打造一批红色研学精品线路,用红色基因补钙壮骨,弘扬社会正能量,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全力营造我市红色文化发展氛围,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中,我们主要聚焦以下几方面重点内容:一是加强红色文化阵地建设。按照“红色学府、绿色校园”理念和东北地域风格、全国一流标准,加快推进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建设,着力打造“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示范基地”“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实践教育平台”和“东北抗联精神、杨靖宇精神的研究交流中心”。同时,积极打造富有东北抗联红色教育元素的现场教学点,对全市132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进行摸排梳理和科学规划,形成了“一核两翼八区十线”党性教育资源布局。目前,已将抗联棋盘、抗联军校、抗联密营、白家堡子惨案遗址等24处相对成熟、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现场教学点纳入精品线路实施重点打造。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继续推动对口合作联办联训,与上级对口部门对接联系,争取更多党政机关、高校、企业、部队等来通建立教学基地。二是加强红色文化宣传推介。建立了由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等66位专家学者组成的推动东北抗联和杨靖宇精神研究的高端智库,与省社科院联合举办了杨靖宇与东北抗联——首届“弘扬杨靖宇精神”高端论坛,形成了《提炼杨靖宇精神推动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建设》的研究报告和精神提炼的初步成果。组织开展了“红色讲坛”“东北抗联大讲坛”,打造了11类100余个精品课程,访谈教学《靖宇精神薪火相传》、情景教学《忠诚》、故事会教学《杨靖宇将军系列》《抗联女英雄系列》《艰苦奋斗系列》等特色课程均已打造完成并在相关班次运行实施。姚雪、李凯城等国内知名红色教育专家帮助打造的“1+3”核心系列课程全部完成,其中《东北抗联抗日斗争的启示》已面向全国多家红色干院进行线上直播讲授,通过宣传推介、研讨论证、课程打造、课题立项、氛围营造等方式持续推进杨靖宇精神的深化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出大型原创情景话剧、电视连续剧、“红色课本剧”等一批红色文创产品。其中,话剧《白山红雪》已排练完成并实现公演,电视剧《铁骨忠魂》正在筹拍。开展“红色故事会”“红色经典诵读”等活动,利用数字文化建设打造红色阵地。目前,已利用市图书馆数字资源开展了“红色印记”推荐专栏4期,推送红色数字资源《历史的温度》《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等,得到了党员干部和广大读者的青睐和关注。三是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实施“133N”规划,以“重走抗联路,筑牢靖宇魂”党性教育品牌为引领,围绕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龙头品牌,规划市区片区、通集(通化县和集安市)片区和柳梅辉(柳河县、梅河口市、辉南县)片区三大重点片区,打造以杨靖宇烈士陵园、高志航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等为主的市区线,以兴林镇抗联文化园、东来乡抗联密营、石湖镇老岭隧道战斗遗址、清河镇东岔抗日根据地、榆林镇抗联军校等为主的通集线,以凉水镇东北抗联后方基地、金川镇龙湾金伯阳烈士殉国地、中共中央东北局梅河口会议遗址等为主的柳梅辉线三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突出“东北抗联”“四保临江”“抗美援朝”三大红色资源,积极与白山市、吉林市、鹤岗市和哈尔滨市等区域形成红色联动,分阶段打造N个精品景区(点)。建设通化抗联小镇(通化1945风情小镇),引流带动促进我市旅游发展。争取到2022年底,打造完成红色资源丰富、红色阵地完善、红色平台完备的通化红色特色品牌。
同时,我们还将研究制定《通化市加强社会宣传阵地管理办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年提升工程和农村“大喇叭”理论10分钟工程。继续开展通化红色文化资料征集,编辑出版《通化红色文化系列丛书》。加快开展“三馆一院”建设,建立村史馆、乡贤馆、家风家训馆和红色乡村影院,力争到2022年底,有条件的村部实现全覆盖,让红色文化真正走进大街小巷、深入百姓生活。
问:实施“红色文化”工程对推动通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实施“红色文化”工程,可以有效助力新时代通化绿色转型、全面振兴,对推动通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通过有效整合我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加快东北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阐释、传播、保护、开发、利用,建设有思想、有温度、有力量、有色彩的红色精神家园,进一步强化全市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激发内心深处的“红色基因”,引导党员干部弘扬革命传统,补钙壮骨、立根固本,做到思想感动、精神感染、信念感召,不断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二是打造独具通化特色的文化品牌。对标省委打造吉林特色党性教育品牌、建设全国党性教育示范基地的目标要求,办好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把“学院”建设成为全国独具特色、极具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为打造特色品牌党性教育基地找到核心理念和旗帜方向,让杨靖宇精神在通化大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三是强化红色文化的产业支撑。通过“红色文化产业为主导+多彩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实施“133N”规划,建设“抗联小镇”,打造一批红色研学精品线路和旅游精品景区,将过去单一的红色资源保护模式变为挖掘、保护、整合、创新、运用为一体的新模式,全力打造红色旅游和综合旅游目的地,增强红色产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为推动通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